开云(中国)官方网站

中国道教协博鱼体育会
栏目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07-22

  博鱼体育本书上卷律诗十二首,为丹功之总论,以七言之律句,概括内金丹之全程。虽限于诗的体裁及篇幅,奥义较深,但已将小成中成至大成功法,作了系统的启示,读者若加以细心钻研,自可撮其大要。

  中卷共收绝句六十四首,探讨作者之意,系由抽象到具体,由理论到实践,所以在每一首里都有作者意图的重点,所以言关窍,言运神,言物质基础,言药物根源,言火候,言阴阳配合等,均较上卷律诗具体。读者如按图索骥,自易领悟真诠。

  所可惜者,南宗派别较杂,清修与阴阳两派对立,各执己见,各自标榜为张真传,甚至为求诗句符合本派理论,不惜将诗词次序颠倒,以致混淆原著,眉目不清,使本书蒙上一层灰尘,甚至无从索解。

  此次校对,共用十个底本。选择意图是以牢固可靠为准则,也以便于比较为目的,所以选用《道藏》中宋人注解五种,《道藏辑要》中二种,明代丹法东派一种,清代全真派二种。并以清董德宁本为底本,原因是: (一)此本与最早注本《修真十书悟真篇》的次序排列及文字内容基本相同;(二)此书为近代通行本之一;(三)注解翔实,不存派性偏见;(四)时代较近,可以从校勘中看出各派自行改动的痕迹。

  至于校勘中对意思相近之词,假借及相通之宇,一般不作说明。但如果改得意思相反,影响全诗,则校者附加按语。

  互校的十种版本: “《修真十书悟真篇》、《悟真篇讲义》、《悟真篇三注》、《方壶外史悟真篇小序》、《悟真篇正义》、《悟真直指》六种的中卷绝句排列次序,大致相同,有每首标数字者,有未加号码者;(二)《悟真篇注释》、《悟真篇注疏》为宋阴阳派翁葆光所编,因其欲使本文符合自己的观点,所以将次序另排,以证实其双修之论;(三)《道枢》中所收,仅绝句十八首,因其为宋代所录,时期较早,所以列入十种之内,用作比较;(四)《悟真篇阐幽》据朱元育自称:“此书本有次笫,多为后人所乱,以致漫无头绪,失其元初面目矣。谨参藏本,悉依金液还丹功夫次第而后校正之。”但细观此书,将诗句涉及理论的如《道德经》、《阴符经》丹论阐述,均排在前,有关功法具体提示,则均移在后。此种移动,似与张伯端《悟真后跋》中说的“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,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,故《道德》、《阴符》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。”之言有异,而与南宗先命后性之原则亦有不同,但因其注解尚有见地,所以仍将其录入十种互校之内,以示不同之观点。

  本书校注目的,主要为罗列资料,供作参考。虽为篇幅所限,不能广收博采,但思各备一格,以作研究者他山之助,省翻阅之劳,则幸甚矣。

  先把乾坤 (一)为鼎器(二)次将乌兔(三)药来烹(四);既驱(五)二物(六)归黄道(七),争得金丹不解生(八)。

  [一]次将:《修真十书》、《悟真三注》、《方壶外史)、《悟真直指》、《悟真篇阐幽》五书均作“次搏”。

  [四]排列次序:这一首《注疏》在道藏六一册卷四第四页,《阐幽》列在道藏辑要117册41页第二十八首,盖因朱元育主张丹功应先性后命,所以依北宗丹法顺序重排,与他本不同,以后各首,均系如此。

  [一]乾坤:指人身头顶泥丸宫及下腹下丹田,按《易经》先天卦位,乾南坤北,而人身方位,丹法为下北上南,这一词是指先定关窍处所。使读者明白鼎器地点。但《悟真篇》功法是从小成(小乘)讲起,这是炼精化气时的处所,不讲入手功夫。

  [二]鼎器:《参同契》“鼎器妙用章”有详细解释,位置在头上的叫鼎(此系炼精化气阶段;到炼气化神阶段则在黄庭穴)器是指下腹丹田。《易系传》第十二章“形而下者谓之器”,这名词就含此意。“鼎器”合用,即喻炼丹之法象。

  [三]乌兔:亦称金乌玉兔。乌为日的代称;兔为月的代称。所以乌为日、阳也,代离代汞,为丹经常用之别称;兔为月、阴也,代坎代铅。铅为元精,火为元神,实指精神而言。

  [四]药:《玉皇心印妙经》曰:“上药三品,神与气精”,炼丹之药,就是三者合成的。乌为神,兔为精。

  [五]烹:本意是蒸饭,此处为炼药合凝的比喻词,即神与精经过丹功运炼,由生到熟。

  [六]驱:导引的代称,丹经有载金三车的方法,即由尾闾关到夹脊关用羊驾车,比喻用气的细小缓慢,由夹脊关到玉枕关用鹿驾车,比喻气行的快速程度;由玉枕关上达泥丸用牛驾车,喻其用大力始能通关。河车三种,就是来源于此。

  [八]黄道:各家注解不同,按天文学说,日行中道为黄道,月行八道共九道,日月相交处即黄道。《道藏》各经均注为“黄道,中宫真土之位也。”

  [九]不解生:解有能字之意,争得是“怎么”,就说金丹怎么不能成就呢。有的解“解”字为“解除”,二物即在锅中烹煮,怎能会不由生到熟呢,意思两者相同,所以将两说并列。

  这一首是六十四首的总编,先把全功概括一下,然后再逐首分论之。《悟真篇》即由小成功法讲起,这六十四首正论较多,其他有理论,有反论,有批判,有真机。四句诗中总有一两句是关健,待人自悟,所以《悟真篇》者,悟真道之所在,然后才可破迷。本首第一句是位置 (体)。第二句是运用(用),第三句是施功过程(炼),第四句是结果收获(果)。

  安炉立鼎 (一)法乾坤,煅炼(二)精华制魄魂(三);聚散氤氳(四)成变化,敢将玄妙(五)等闲论。

  [一]成变化:《十书》、《三注》、《外史》“成”宇均作“为”字意义相同。

  [二]敢将玄妙等闲论:《讲义》作“敢将方体预言论”方指四方,体指本体,与原意相近。《注释》作“托言论”,意既平庸,且将第五字仄声改成平声,念起来不响亮,实不如底本之句。

  [三]排列次序:《注疏》将这第二首排在第十三首,盖为阴阳派的理解;《阐幽》排在第二十九首(《道藏辑要》117册奎41页)是北宗先性后命的观点。

  [一]安炉立鼎:第一首讲炉鼎的位置,第二首重在“安”、“立”、“法”三个动词。是一种动态,安炉于下,立鼎于上,是效法天地而这样制定位置的。

  [二]煅炼:鼎安在上,炉安在下,开始炼药。煅炼就是“炼”,“精华就是药,炼药中间,把精和神练在一起,叫做合凝。

  [三]魄魂:按河图东二为木为魂,就是元神的代号,西四为金为魄,就是元精的代号。制魄魂者,互相制约之谓,魂为种的代号,神易散乱,丹语称为上飞;魄为精的代号,精易下流。今以炉鼎煅炼,使两者合凝,则神不散而魂被魄制了;魄即精使它逆转上行,而魄被神运而受魂制了,所以火候运转称为制魂魄,《金丹四百字序》曰:“以东魂之木,南神之火,北精之水,西魄之金,中意之士,是为攒簇五行。”故又曰:“真上擒真铅,真铅制真汞,铅汞归真土,身心寂不动。”均是阐明此意。

  [四]聚散氤氲:聚指精神相聚相制,散指火候转运之功,氤氲(yinyun)原指云气散布,此处指二物交会景象。《玉皇心印妙经》曰:“上药三品,神与气精,恍恍惚惚,杳杳冥冥,存无守有,顷刻而成。”氤氲即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感觉。恍惚者,悟而未分明,是一阳初动之景象,杏冥者,幽寂深远,是一阴极静之境界,此时静极生动,引上河车,炼精化气,存想虚无之境而不加助力,守二气相合之气,而变为丹母,此“成变化”的过程。校注中用“为变化”较确切。

  [五]玄妙:指深奥的道法,不敢随便和人讲论,盖此种过程,即最真最密的丹功,不可平淡视之。“敢”作为疑问之字,意即“不敢”“怎敢”?

  此六十四首,系由概念到具体,每首之间都有连贯性,上一首指出药、炼药穴窍、交凝成就,以坚定读者信心;这一首用几个动词:安、立、法、炼、制、聚、散、成、化是第一首为体,第二首为用,体用之妙,在乎一心,丹法是艰苦功夫;必须坚持不懈,这些道理才能明白。

  休泥 (一)丹灶(二)费工夫,炼药须寻偃月炉(三),自有天然真火(四)育(五),何须柴炭及吹嘘(六)。

  [一]真火育:《十书》作“真火用”;《注释》作“真火养”;《三注》作“真火候”,《直指》亦同。以上与底本意义相近,无大区別。

  [三]次序排列:《十书》、《讲义》、《外史》、《直指》、《三注》均同在第三首。《注释》排在第四十五首(《道藏》65册卷中29页)注中认为偃月是人身器官,代表阴阳派观点。《阐幽》排在第五十九首(《道藏辑要》117册奎三50页)则先性后命观点也。

  [一]泥:有两种解释:1.作动词以泥造炉之动作;2.泥者滞也,执着之意。

  [三]偃月炉(偃yan仰面向上):偃月,农历初三日天上的月象,在西方出现一钩新月,两角上仰,在八卦中的震卦,丹经所谓“初三日,震出庚(西方),曲江岸上月华莹。”意思是丹功在至静之中,有一点阳光透露,用新月以象征它。这一点阳光,是药也是火,火即是药,一阳现后,暖气旋生,即真正之火,这才是发火之炉。火候之火,即由此点燃了。

  [五]育:自然发生,即恍惚之中,杳冥之内自己生出者,其他互校本似以“真火候”为确切。

  这一首讲生阳和生火的关系,第一句是指谬,第二首是点晴,告诉寻找偃月炉的真诀,第三句是找出偃月炉自有火候发生,第四句又指出不能把比喻解成实物。此偃月炉与第一、二首的鼎炉或鼎器阶段不同,本诗只是初功的位置,前二首则是总括的论述。

  偃月炉中玉蕊 (一)生,朱砂鼎(二)内水银(三)平,只因火力调和(四)后,种(五)得黄芽(六)渐长成。

  [二]排列次序:《注释》排在第四十五首(《道藏》65册28页)并为阴阳派之解释,本篇不采。《注疏》列于第十七首,《阐幽》列入第廿四首(《道藏》辑要117册奎49页),均系观点不同的看法。

  [四]火力调和:按《周易》卦象,离三中阴,含有铅质(元精),三坎中阳,含有汞质(元神)。取坎填离,即元精之阳卦“一”,填元神之“三”卦,变成纯阳。丹经中有解释这一首诗曰:“鼎鼎非金鼎,炉炉非玉炉,火从脐下发(丹田),水向顶中符,三姓既会合,二物自相拘,(互相制约使汞不上飞铅不下沉),固济胎不泄,变化在须臾!”解释较明。运用火候,即火力调和。

  [五]黄芽:无精之别名,亦为丹母的代号。《参同契》上篇“王阳嘉黄芽”认为已成之丹。同书鼎器歌:“阴火白,黄芽铅”;中编则云:“河上姹女,灵而最神,将欲制之,黄芽为根”。注曰铅乃芽母,黄芽生于铅,有人解为坎中一阳,实际即元精经内炼升华,为成丹之母,说是丹的将成之景亦可,用它作丹母的代词亦可。本诗“种得黃芽渐长成。”即元精在丹功里由渐变到顿变过程之景,用黄芽一词时,即丹已快成熟了。这名词由外丹而来,所以不能从字义上呆看。读者应注意渐长成之“渐”字。

  咽津 (一)纳气(二)是人行,有药(三)方能造化(四)生,鼎内若无真种子(五),犹将水火(六)煮空铛(七)。

  [五]排列次序:《注释》在第七首,《注疏》在第八首,《阐幽》排在绝句第二十七首。(《道藏集要》奎三第42页)

  [三]药:在炼精化气中运炼的结丹主要成份,《玉皇心印妙经》:“上药三品,神与气精。”

  [四]造化:本为动词,创造化育万物之意。此处是指运炼丹药功夫中化成金丹,所以《讲义》、《道枢》均作“万物生”,发挥《阴符经》“万化生乎身”的意思,实际即生丹之意,

  [六]水火:比喻实物,非代精神之水火。有二本作猛火,意思相同,但更显明一些。

  前四首讲炉鼎位置,行功作用。此首突出炼精炼药实质,指出无药而转空轮,虽曰通三关,实无收获,所以本诗指出谬误,点出中心,以免迷误读者。

  调和铅汞 (一)要成丹,大小无伤(二)两国(三)全。若问真铅(四)何物是?蟾光(五)终日(六)照西川(七)。

  [一]何物是:《十书》、《三注》、《外史》、《直指》均作“是何物”;《阐幽》作“何处是”。

  [二]排列次序:《注释》在第九首;《注疏》在第七首;《阐幽》在第四十三首。(《道藏辑要》117册奎三第53页)蟾光、药之别名,本书将此首放于后面,为先性后命观点。

  [一]调和铅汞:调和即运炼之意。铅为元精之代号,汞为元神之代号,调和两者功夫,太过不及皆不可,文火武火,用当其时,自不伤丹母。盖汞为阳,铅为阴,阳尊阴卑,所以比喻大国小国之分。偏阴偏阳,均有失误,必以真意调和之,如大国与小国互相亲善而不侵犯。《道德经》云:“大国者下流,天下之交。” (61章)意思是大国谦逊,小国礼让,即“各得其所”经文又云:“牝常以静胜牡,牡以静为下。” (61章)即指阴静阳猛,两力相调,才能阳汞阴铅,交会凝结,阳汞不飞,阴铅不沉,互相抑制,如两国无伤也。

  [四]真铅:铅本元精代词,但此诗中系为指出运炼中之基本原素,提出何物才是呢?也就是成丹之前之丹母在修炼过程是什么?

  [五]蟾光:即月光。月光在西方为余气,西川为水气,余水相平,就是炼金丹之真铅了。

  [六]终日:蟾光为月;夜间方才出现于天空,今云“终日照”者,月借日光而生明,日因月光而合壁,日月交会,即阴阳调和,阳光日日照临金水阴方,此即丹母之喻言,实际即以神运药,采取如时博鱼体育,则阴阳交结而丹将成,此首皆是比喻之言,说明阴阳火候之运用,采取药物之处所,及指出采取究是何物。

  [七]西川:西方为庚辛金,川流者水也。水中之余,即为元精,西方又为丹田代称,即真精在丹田中炼为丹母之象。

  本首前二句讲调和阴阳使精神合凝,是火候中调药之景,上药 “三品一理,妙不可听”者,即此合凝过程。后二句与前一首同义,但进一步指出真铅即铅汞调和升华为丹母。加“真”字即其妙境又提高一步了。

  这一首是前一首的继续,为画龙点睛之写法,指出阴阳调和的功法与过与不及之害处。然后直述药在西方,《易经》坤为腹,药即由坤地而产生,前二句与后二句顺序应倒过来更易明瞭。

  《十书》注曰: “凡修金液神丹,先认药物根源,次验火候进退,阳升阴降,不离子午之方,日往月来,必在卯酉之位。还日精于月窟,则铅内产砂;戏朱雀于离宫,则砂中生汞。故大丹之道全在阴阳二炁相须而成至药。口诀云:炼神者合于至道。”此解释比较明白。

  未炼还丹莫入山 (一),山中内外尽非铅(二),此般至宝家(三)家有,自是愚人识不全(四)。

  [四]排列次序:《注释》列十七首,《注疏》列十九首;《阐幽》列十七首。《道藏辑要》117册奎三第35页)

  [二]内外尽非铅:“外”指客观环境产出的铅矿实物;“内”指本人身内凡铅,都不是炼丹所用之真铅。

  [三]家家有:此词清修派阴阳派有不同的解释。朱元育曰:“夫真铅药物,具在自己,不用他寻,而山中之凡铅,乃非其所用。家家者,即人人也。以对山而言,故称之谓“家”,言此铅之宝,人人具足,不必远索他求也。但愚者不之识,乃当面错过,以轻弃之耳。”此说代表清修派总意,解释较明。

  炼丹环境要和光同尘,闹中习静,所以大隐在朝,以磨炼修炼者之定力,此即《参同契》 “耳目口三宝,闭塞勿发通,真人潜深渊,浮游守规中”之意,内心安静,尘扰难侵,何必山中去找。宋白玉蟾曰:“自家精血自交媾,身里夫妻是妙哉。”又说:“神即火兮气即药,心为炉兮心为田,自耕自种自烹炼,一日一粒如黍然”都是发挥本首诗意。

  竹破须将竹补宜 (一),抱鸡当用卵为之(二),万般非类徒劳力,争似真铅(三)合圣机。

  [一]抱鸡当用卵为之:《十书》作“复雏当用子为之”,《外史》“抱鸡”作“复雏”、《注疏》作“复鸡”。《外史》“当用”“作须用”。

  [五]本诗排列次序:《注释》在第十二首,《注疏》在第十一首,《阐幽》在第十六首(《道藏辑要》奎三第34页。)

  [一]竹破竹补:这是比喻的方法,“竹”比喻人的身体,人的身体在成年以后,按丹经理论认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,必须先下手筑基时补足。竹破、就是指人的身体气血不足精神消耗,竹补,就是说补这些衰耗还得用真铅即元精。如果补亏不足,就不能进入炼精化气阶段。

  [二]抱鸡用卵:此则申言补亏必以同类的实例。《正义》注曰:“盖得吾身有质之躯体,既已衰残,若非烹炼无形之真气,用以补助,则安能返本还源,”宋俞琰注《参同契》曰:“气类相感,是为同类。”但同类是什么,未明确指出。本诗则在结句中说明是真铅,是进一步的阐明。

  [三]真铅:《注释》曰:“真铅是天地之母气,我真气为子气,岂非同类之妙者乎” 《讲义》曰: “譬之有元精可以补元气,有元气可以补元神,皆出自然感化之道。”所以真铅指先天元精而言,即元精已亏,必须用药来补,所以是同类。

  用铅不得用凡铅 (一),用了真铅也弃捐(二),此是用铅真妙诀,用铅不用(三)是诚言。

  [二]次序排列:《注释》在第十二首,《注疏》在第十六首,《讲义》在第十一首,《直指》在第十首,《阐幽》在第十五首(第三十四页)

  [二]也弃捐:此抽铅添汞的功法,铅、精也,经过炼精化气阶段,精渐化为气,精气二者归一,此云弃捐,即炼化过程,到此阶段完成,铅(即精)已化尽矣。

  [三]用铅不用:抽铅所以添汞也。在运炼过程中,铅渐化少,汞渐增加,汞是神的代号,即化精所以加强神的逐步牢固,不再飞扬散乱,到了炼气化神,则铅已化尽,不再用,只用精气化成之气了。

  此诗接述上首真铅的发展变化;筑基时用真铅,炼精化炁时铅渐化而汞渐加,所谓抽铅添汞功法,到了炼炁化神阶段,则不用铅了。丹道三步功法,炼精化炁是三归二,精气合一,神则加固,是为小成;炼炁化神是二归一, 只存一神,是为中成;炼神合道则最后将神炼为纯阳,到了还虚阶段,是为大成,逐阶而进,精气按步骤向神转化,此即抽铅添汞的真意。

  虚心实腹 (一)义俱深,只为虚心要识心(二),不若炼铅(三)先实腹,且数守取(四)满堂金(五)。

  [六]次序排列:《注释》列在第三十七首;《注疏》列在第四十九首;《阐幽》列在第十九首。

  [一]虛心实腹:《老子》第三章指出修性修命之术。虛心是性功,是无为之妙,实腹是命术,是有为之功。虚心要收心入静,一念不生,不受环境干扰,不被情欲牵缠,实腹即采炼真铅,守取精气,神火煅炼,以成大药。诗中所称“义俱深”者,说明性功命功,都极深奥,但先炼哪一方面呢,丹法南宗,主张先命后性,本诗即阐明此义,转入下三句以强调命功。

  [二]识心:指虚心应认识心性外驰的原因,此种功夫,贯彻炼丹始终,以至了性无为止,常求收视返听之道。不令识神用事,干扰入静之心。什么也不想,什么也不动念,便是“虛心”。“心”即指思想。

  [四]守取:引用《老子》第九章,原文为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”,今则反其意曰:“守取”。盖不仅要守住,而且要取得,此有为之功法,“取”即指采取而言,作者明白告诉我们必须先得真铅以了命,再加炼心以了性,所以诗中用“且教”二字,与“不若”呼应,说明守取的重要意义。

  [五]满堂金:词出《老子》,在这里意思是大药及丹田,盖以“金”字代大药,与“铅”字同义,这是说用铅的重要性。

  《外史》曰: “命以术延,性以道全,性命双修。知所先后。”此诗主要指出先实腹的重要,也就是阐明为什么先命后性的道理。这是南宗丹法的特点。

  梦谒 (一)西华(二)到九天,真人授我指玄篇(三),其中简易无多语,只是教人炼汞铅(四)。

  [三]次序排列:《注释》列在四十二首,《注疏》列在十六首,《阐幽》列在十五首。

  [二]西华:《三注》、《正义》均认为是西华夫人,但西华夫人并未作《指玄篇》。《阐幽》认为是西蜀刘海蟾,亦牵强会意。有者指为西岳华山陈抟,陈有《指玄篇》,伹未传世,是否有此师传,亦难肯定。但陈抟与吕洞宾为友,见《宋史》“陈抟传”,则作者与其有系统渊源,亦未可知,因吕洞宾有《指玄篇》载在全集中,则上述推测,似属可能。第二句则宋代最早之丛书《道枢》中为“分明授我”,《注释》、《讲义》亦同,则此句两种读法两种意义:前一种以“西华”与“真人”并列,主语是“西华”,后一种則以真人为主语,西华、九天均为所谒之地。此种游仙句子,重点在后两句,似无须多加论列,只视为讲仙授渊源而已。

  [三] 《指玄篇》:宋陈抟有《指玄篇》,今已佚。吕洞宾有《指玄篇》,收入《吕祖全书》中,两人均与张伯端同时代,但均在张前。所以诗中所指之书,难以指实,因为讲的是梦游,似不必过于着相。

  [四]炼汞铅:此句为全诗重点,《正义》注曰:“西华系指药产于西南(腹部),而修治之道,乃极为简易,总无非教人烹炼汞铅,以结聚丹胎而已。”

  这一首绝句,是强调炼神炼精的重要性,托以梦游,宣称仙授,无非引起信仰之意。

  道自虚无 (一)生一气(二),便从一气产阴阳(三),阴阳再合成三体(四),三体重生万物昌(五)。

  [四]次序排列:《注释》列十五首,《注疏》列第三十六首,《阐幽》列第一首。

  [一]虚无:即虚空无物之意。又称“自然”,又称“未见气”。即道教所称元始之无极,又称曰“无”。

  [二]一气:即周敦颐所称无极而太极之意,道本虚无,生一气而有形,所以又称为“有”或“一”,混沌状态也。

  [三]阴阳:及其有形,清气为阳,浊气为阴,称一生二,即太极之阴静阳动。象征天地,比喻男女。易图为太极生雨仪。

  此诗发挥《道德经》奥义,说明 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”的道理,此就丹法顺行言之,从无到有,从有生出精气神三品,三品上药再变化无穷,以为物质基础;然也暗示丹法逆行的原因,必须将三归二即炼精化炁;二归一即炼炁化神,一归无即炼神还虛,知此顺行规律,再明丹功逆行造化,则《道德经》之奥义,隐括丹法全程了。

  坎电 (一)烹轰(二)金水方(三),火发昆仑(四)阴与阳(五),二物(六)若还和合了(七),自然丹熟(八)遍身香。

  [四]次序排列:《注释》列在第二十九首,《注疏》列在第四十五首,《阐幽》列在第五十四首。

  [一]坎电:坎卦为水,电喻水中之火,水、精之代称。此为六阳时进火的比喻。

  [三]金水方:西方为腹,即丹田之处所。此指活子时以神御气,向上冲关之景。

  [四]昆仑:人的头顶之喻。《黄庭经》“子欲不死修昆仑”。此处指元神伴元精上升乾顶,昆仑顶上,以离火通之。

  [五]阴与阳:六阳时进火,六阴时退符,阴阳二物,升降于上下,交合于中宫,累积成丹,丹成之日,遍体香风四溢了。

  [七]和合了:和合、精气凝结之象。了、成就之意。丹经称筑基为下手功夫,还虚为了手功夫,了字即完成之意。

  本章诗讲坎水离火,实际是指元神运用之功。阴符阳火,进退抽添。此指调火之法,应与下一首即第十四参看深研,则离坎会合之功,可以进一步了解了。大凡丹经言火,代意代神,也讲火候运转抽添,应参看上下文,更可理解。

  离坎若还无戊己 (一),虽含四象(二)不成丹(三),只缘彼此怀真土(四),遂使金丹有返还(五)。

  [一]排列次序:《注释》、《注疏》均列在第四首;《阐幽》列在第二十二首。

  [一]戊己:离为火、坎为水、戊己为土。纳甲之法,坎纳戊,离纳己。戊土主动屈阳,离上主静属阴,流戊就己,即心肾相交。盖离宫有己土,即心中之阴气;坎宫有戊土,即肾宫之阳精,当其寂然不动,是为己土,当其感而遂通,是为戊土,其用虽二,其体则一,总而名之曰真土,即真意之别名。真意能调和四象,调和身心,又名黄婆。《参同契》曰:“离己日光,坎戊月精。”意同。

  [二]四象:《易经》以乾坤坎离为四象。又有称天地日月、东西南北、朱雀、玄武、青龙、白虎为四象的。寓意相同。

  [三]不成丹:金木水火,各自散居,不能交融,惟用真意,才能调和四象,合成一家。

  [四]怀真土:真土即真意,见第五项注。“怀”、含在其中的意思。真意的止处便是土,止于肾为戊土,止于心为己土,二土相合为用,便是真意。彼此者心肾也,心肾各怀有真土,流戊就己、取坎填离才能成功。

  此诗接上一首申言真意之功,能合和四象,而成金丹,土虽有二,合用则一,离坎都有戊己,以真意运炼则成丹了。

  日居离位 (一)反为女(二),坎配蟾宫(三)却是男(四),不会个中颠倒意(五),休将管见(六)事高谈。

  [六]次序排列:《注释》列在第五首;《注疏》列在第六首;《阐幽》列在第二十首。

  [一]日居离位:《易经》以离为日,因离为真火,象征太阳,所以日居离位,南二之火也。

  [二]反为女:《易经》离本乾体,因再索得坤之中爻,称为中女,乃属于阴。又其火生于地二,亦是阴数。所以乾破成离,反为中女。

  [三)坎配蟾宫:《易经》以坎为月,因坎为真水,象征太阴之精。蟾宫为月之别名,所以月居坎位,北一水也。

  [四]却是男:《易经》坎本坤体,因再索得乾之中爻,所以称为中男,乃属于阳。又其水生于天一,亦是阳数。故坤破成坎,反为中男。

  [五]颠倒意:颠倒者,坎离二卦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先天转为后天法象。丹法须逆行,取坎中之一阳,填离中之一阴,将中爻互换位置,则一成乾体一成坤体,恢复未破之前先天法象。此均比喻也。颠倒之意为水即元精应下行而使其上升,火即元神易上飞而迫其下降,以铅制汞,颠倒浮沉,将二物运行于黄道,封固于丹炉,以凝结成丹,所以颠倒真意,即取坎填离,逆行成仙而已。

  [六]管见:“管中窥豹,亦见一班,”指见闻狭窄,看问题不能全面的情况。比喻一知半解,妄自高谈之人。

  此诗指出坎离本体;后一首即第十六首讲坎离运用,二诗可以互参,则体用关系清楚了。

  取将坎位中心实 (一),点化离宫腹内阴(二),从此变成乾健体(三),潜藏飞跃(四)总由心(五)。

  [三]总由心:《十书》、《三注》、《直指》均作“尽由心”,《直指》云:“另有一本作更由心”。

  [四]次序排列:《注释》在第三首,《注疏》列在第三十三首,《阐幽》列在第二十六首。

  [一]中心实:坎中满三,是阴中之阳;离中虚三,是阳中之阴,以阴中之阳爻点阳中之阴爻,即成乾卦。

  [三]乾健体:乾坤破体为坎离,由先天纯阳变成后天水火,前一首已将本体阐明。本诗即讲其运用,即丹法所称取坎填离,即取坎水中之阳气,填补离火中之,补亏既成。元神健旺,则已失者复返,已去者复还,此即七返九还之道理。乾健体即元神炼为纯阳的功夫。

  [四]潜藏飞跃:丹功炼法,潜藏即沉伏之意,飞跃即升举之意。沉伏为沉,升举为浮,运用之枢机,在我本身之功力。

  此诗接上一首,上首言坎离之体,本首讲坎离之用。但卦象都属比喻性质,实际是取元精补元神之作用,丹经隐讳,都未明言,留待读者自悟。悟真之意亦在此。

  震龙 (一)汞出是离乡(二),兑虎(三)铅生在坎方(四),二物(五)总因儿产母(六),五行全要入中央(七)。

  [一]出是离乡:《十书》、《注释》、《三注》、《直指》均作“汞自出离乡”;《注疏》、《阐幽》均作“汞出自离乡;《讲义》作“汞出自离宫”。

  [四]次序排列:《注释》排在第六首;《注疏》列在第七首;《阐幽》列在第二十首。

  [一]震龙:按后天八卦方位,震卦属东方,东方为青龙,所以称震龙,按五行属木。

  [三]兑虎:按后天八卦方位,兑卦属西方,西方为白虎,所以称兑虎,按五行属金。

  [六]儿产母:《参同契》曰:“金为水母,母隐子胎;水者金子,子藏母胞。”按五行相生相克之理,金生水,金为水之母;木生火,木为火之母。水者、后天之肾水也,却含有先天之元精,称之为铅;火者、后天之识神也,而藏有先天之元神,称之为汞,水火为金木所生,却从后天肾水识神产出元精元神,所以叫儿产母。这是道教逆行由有返无的过程。

  [七]全要入中央:按五行虽称儿产母,但子母原相倚賴,先天基础,来自后天,经过提炼升华,而成真元。所以三五合一之沦,即金水为一家(北一西方四共之),木火为一家(东三南二同成五),土为一家(戊己自居生数五),土为中央,调和三家,成为丹母,所以说“三家相见结婴儿”。入中央即以意土运用河车,使铅汞凝结的意思。入,结合进入之意。《性命圭旨》曰:五行颠倒术,龙从火里出,五行不顺行,虎自水中生。也是此诗的比喻句子。有的注解对“中央”一词解为黄庭或中央神室,均与前解意义相近,无何纷歧。

  前三首讲坎离的体用关系,本首更深一步讲金木水火的母子关系,先天后天本互藏其用,互相运炼,由凡体达真元,逐步变化为三归二、二归一、一归无的真道,所以诗中将坎离两个代号,逐步深论,实隐炼化步骤,即暗示内丹运炼法则。下二首更进一步讲三家相见的时刻、质量,则渐达玄妙境界了。

  月才天际半轮明 (一),早(二)有龙吟虎啸(三)声,便好用功修二八(四),一时辰内(五)管丹成。

  [四]次序排列:《注释》在第二十七首,《注疏》在第三首,《十书》在第二十一首,《讲义》在第十九首,《阐幽》在第三十七首。

  [一]半轮明:此为比喻句,月(元精)到阴历初八日,上弦已平,半夜到中天。明、即药气出现之意。此时元精水源至清,有气无质。清黄元吉《乐育堂语录》认为是卦象一阳复卦已过,二阳临卦方生之时。

  [四]二八:按丹法理论,金水共为一斤,旧度量衡制度一斤为十六两,半斤为八两。二八非计数量,乃暗喻时刻。即在精气已生之候,有气无质之时为金半斤,是先天的;在质生之时,为水半斤,是后天的,采取之候,即在先天将化,后天未现之间隙用之。所以二八之意,即有质无质之间,贵在火候知时,此即《书经》“允执厥中”之中字。所以诗句第三句曰“便好”,即寓此意。

  [五]一时辰内:喻火候恰当之意,火候掌握合适,即达功成境地。丹经说:“一刻之功夫,夺一年之造化,”即是此意。

  此诗接上几首丹意,进一步谈到进火时刻和景象。亦即金生之时,如何把握时机。丹法曰 “机”,即乘时而取。此诗应与前后各诗联系参看,体会功夫进境及步骤,体用关系。

  华岳山头 (一)雄虎啸(二),扶桑海底(三)牝龙吟(四),黄婆(五)自解相媒合,遣作夫妻共一心(六)。

  [四]次序排列:《十书》列在第二十首,《注释》列在第十一首,《注疏》列在第九首;《阐幽》列在第卅三首。

  [一]华岳山头:华岳为西岳华山,为西方之比喻,按河图方位及先天卦序西方为坎位,金、铅之代称,虎为铅的同义词,虎应隐于山中,所以称为山头。

  [二]雄虎啸:虎为坎卦,象为中男,所以称为雄虎。丹经曰:“性定龙归水,情忘虎隐山,今虎在山中不静隐而啸,则指铅动之景象。

  [三]扶桑海底:扶桑树为日出之处,为东方之比喻,按河图方位及先天卦序东方为木,木与火为一家;又为离位,木火之代称,龙为火的同义词,龙应潜于水下,所以称为海底。

  [四]牝龙吟:龙为离卦,象为中女,所以称为牝龙,牝为阴性的代称。吟、龙的叫声,丹经曰:“心中元神谓之龙,肾中元精谓之虎。”虎隐山中,龙伏海底,本为静态,今龙吟虎啸,则由静生动。但心肾一东一西,不能相会,丹法即使其会合,此隐喻采药之意。

  [五]黄婆:黄色代中央戊己土,土为真意,媒合两家,所以称为“婆”,真意运用,使汞铅凝结,此即媒合之功用。

  [六]共一心:黄婆遣汞铅配合,汞易飞而为铅制,铅易沉而随汞升,河车运罢,元神元精在丹田凝结,成为丹母,即共一心之比喻。

  诗意与上几句相近,所不同者,即点出动静关系,太极一图,主要在阴静阳动,今诗中所称雄虎啸,牝龙吟,则两者俱动之时,此时见真意之用。真意即静中之动,而起 “遣作”之功。遣作即是命令,在炼精化气阶段,赖此而成。明陆西星《外史》注目:“吟啸者,阴阳相求,生机之动也。”说得比较明白。

  西山白虎 (一)正猖狂(二),东海青龙(三)不可当(四),两手(五)捉来令死斗(六),化成(七)一块紫金霜(八)。

  [三]次序排列:《注疏》列在第十三首,《直指》列在第二十一首。《阐幽》列在第三十五首。

  [五]两手:《直指》曰:“两手”有的丹经作两兽,似不如两手为是。五代刘海蟾诗曰:“左手捉着青龙头,右手拽着白虎尾,一时将来入口吞,思量此物甚甘美。”意思相同,即丹法运用真意之功,不必执着两个手。

  此首与上首承接,进一步谈铅汞之动态,猖狂、不可当,均状来势猛烈。两手捉来,仍是真意作用,将两者从东西捉来,使其凝于炉内,此将上一首之丹义,又深一步重言之。

  赤龙黑虎 (一)各西东,四象(二)交加(三)戊己(四)复女后(五)自兹(六)能运用(七),金丹(八)谁道不成功?

  [五]次序排列:《十书》、《讲义》均列在第十八首;《注释》列在第五十六首;《注疏》列在第四十八首;《阐幽》列在第三十六首。

  [一]赤龙黑虎:东方木与南方火为一家,木能生火,汞、龙均其代称;西方金与北方水为一家,金能生水,铅、虎均其代称。所以称为各西东。赤、火象;黑、水象。

  [四]戊己:中央意土,土能和合四象,四象加土而为五行,按纳甲法,坎中纳戊,离中纳己,流戊就己,都归真土,五行交会之象,象征元神元精合凝的词句。

  [五]复姤:按《易经》卦象复卦为一阳初生,姤卦为一阴初生复卦生自尾闾,媾卦起自月窟。由复卦起进阳火以造丹,由媾卦起退阴符以温养,周天运行,归入丹田炉内,此有药后周天炼药运转河车的比喻。寓阴阳消长之机,丹经所称“五行攒簇,入于中宫。”即是此意。

  此诗叙和四象,运转河车,由复 (危虚穴)起火,上升后,至媾(月窟)退符。阴阳消长,逐步积精累气,增加炉内真药,这是炼精化气阶段的丹法。比喻虽多,意思却很明显。

HTML地图 网站地图